文 | 玊爾 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則讓人憤怒的視頻。 視頻中的女子用自行車撞擊小女孩,隨後就是掄起胳膊扇了小女孩好幾個耳光。 經核實,視頻中成年女子與小女孩是母女關係。 2020年6月5日,該母親因女兒擾亂課堂紀律、與同學發生糾紛被學校約談,氣憤之餘動手打了孩子。 警方已對該女子進行了批評教育,並責令其帶女兒去醫院就診,同時告知該女子教育子女要注意方式方法。 該女子表示已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以後堅決改正。 看完視頻網友憤憤不平,説改正,真的會麼? 視頻裏的小女孩被打時站在原地,不逃跑不躲避,儼然習慣成自然。 很多人在教育孩子時,秉持着嚴厲的風格。 但嚴厲不是暴力,暴力卻會發展成虐待。 長期遭受虐待的孩子,會產生兩種極端的性格,要麼就是極其懦弱,要麼就是十分叛逆。 視頻中的小女孩還這麼小,就生活在這種黑暗的環境裏,長此以往,心理怎麼可能健康。 責怪這位母親之餘,也有網友説,如果這位媽媽老了被孩子打罵,也是活該。 你看,老了可別怪兒女不孝順,很多都是報應。 2020年5月5日。 陝西榆林派出所接到報案,馬某帶走自己的母親後,至今下落不明。 警方傳喚馬某後,經過一番盤問,馬某交代: 他把癱瘓在牀的母親活埋在了城郊的廢棄墓坑裏。 確認地點後的民警迅速展開救援。 雖然被埋兩天,但老人的生命體徵趨於平穩,在搜查過程中甚至都聽到了老人的呼救聲。 被自己親生兒子活埋,這該有多絕望。 這則消息被曝出後,迅速佔領了熱搜。 網友倍感震驚和憤怒。 有人評論,這是一個兒子該做的事情?這分明就是畜生,喪盡天良。 然而當事情發展得越來越激烈,這個親生母子之間的恩怨也浮出了水面。 59歲的馬某自幼喪父,母親改嫁後將12歲的他丟給了叔父撫養。接連失去雙親的愛,讓他在心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被拋棄的時候多絕望,將來就有多怨恨。 10幾年前,母親帶着再婚後剩下的二兒子回了家鄉,沒有母子相認抱頭痛哭的感人場面,只有陌生的疏離。 2019年9月,馬某母親帶來的弟弟生病了,不能繼續照顧母親,馬某便將母親接到了自己家中。 伺候了大半年,馬某覺得很痛苦。 首先,母親大小便都在牀上解決,甚至還會發脾氣謾罵馬某,他心裏不堪重壓,產生了遺棄的想法,就好像當初媽媽拋棄自己一樣。 其次,從小缺愛心裏扭曲,你不管我小,憑什麼我要養你老? 童年的創傷,怎麼可能自愈? 越來越氣憤的馬某,最終把母親帶到了城南的墓地,趁着沒人,活埋了母親。 殺母背後的真相被揭露,網友的態度一度出現了反轉,原來,這個不孝子背後,是一個拋家棄子的母親。 甚至有網友説,一個母親,沒有盡撫養的責任,反過來還要孩子盡贍養的義務,也活該落得這樣的下場。 不管真相如何,馬某是犯罪沒錯,不能辯駁,也不可開脱。 但這悲劇的根源,卻是生而不教養。 哪有什麼無緣無故的愛和恨,成年人的情感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再好的血緣關係都抵不過陪伴和關愛。 不養則無愛意,不教則無善念。 像馬某這樣,在最需要呵護的年紀被拋棄,比從未擁有過母愛更痛苦。 如果此生不再相見,或許只有悲傷,但母親年老體弱,自己還要照顧,讓他將心裏積壓的痛苦都變成了恨。 他的成長中從未被人善待,才會在愚昧和麻木中犯下大錯。 不可否認的是,太多被虐待的父母背後,都藏着一個遭受過虐待的孩子。 虐待不僅僅有身體方面,還有一種虐待叫情感虐待。 情感虐待帶來的危害不亞於暴力。 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件終於告一段落,這個高智商犯罪的魔鬼終於被逮捕歸案。 談及母親,吳謝宇説,母親給予的生活,很痛苦。 吳謝宇曾是同學眼中最會玩的學霸,在學校沒有怎麼學,但成績一直遙遙領先,別人眼中的羨慕,卻是他心中的噩夢。 在家的所有時間都被母親嚴格管控,沒有任何玩和喘息的時間。 甚至到了高中住校,吳謝宇還需要每天打電話報備自己的生活動態。 上大學後,母親更是明令禁止談戀愛。 這位媽媽按照自己的想法,規劃兒子的未來,直至吳謝宇談戀愛、掛科後,媽媽覺得自己的希望破滅了。 並不止一次跟吳謝宇説,自己想去天上找丈夫。 這種長期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讓吳謝宇產生了錯亂。 媽媽把成年人的痛苦和生活的不如意,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吳謝宇因為受刺激過多,產生不耐煩和逆反心理,這種超限效應無異於讓母子二人玉石俱焚。 最後的結果,是吳謝宇親手結束了母親的生命。 並且坦言,這是在幫媽媽解脱。 這種長期的精神虐待,映射出了一個現象:殺人動機的背後,是媽媽親手把孩子逼成了兇手。 強烈的精神壓力只會導致孩子心理扭曲,為了減壓,要麼就是扼殺壓力的源頭,要麼就是扼殺自己。把自己生活的不幸福全盤託付給孩子,把子女當作自我的延伸,絲毫不在乎他們獨立的人格。 父母這種態度似乎存在於很多家庭,看上去沒有問題,實際上破壞力驚人。 那些被控制的孩子,總在想方設法結束自己的生命。 父母應該是給予孩子力量的人,用最堅定温柔的愛支撐孩子前行,而不是讓他站在你的陰影中,活成你想要的樣模樣。 高曉松曾説:“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帶着劇本來的。 互不強求,兩生歡喜。 ” 最好的愛應該是用從容、淡定代替焦慮、恐慌。 會苦中作樂父母,才能像光一樣照進孩子的內心。 父母的情感給了孩子面對世界的依仗,能真切地表達愛、默默地掩蓋苦的父母, 才能讓孩子避免消極思維,迎接更豁達的世界。 身體虐待和精神虐待都容易導致一個家庭陷入深淵。 每一個被折磨的孩子,都會變相虐待父母。 想要培養出友愛的孩子,就要用愛教育而不是用打罵和精神折磨。 太多的父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論,但事實卻是暴力毆打只會出逆子。 事件回到第一條新聞,這位無知的母親毆打自己的女兒,為了讓她服從管教。 但她不知道的是,她正在親手培養一個能夠虐待自己的孩子。
這下案例中孩子的兇殘讓人恐懼,但孩子背後的虐待和暴力,讓人唏噓。 那些以愛之名實施暴力的父母,都是劊子手,親手扼殺了一個善良的孩子。 因為這種暴力教育毀三代,永遠都是一個輪迴。 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 被父母暴力虐待過的孩子會在成年後出現大規模的心理創傷嗎? 下面有個很扎心的回答是這樣説的:我成年後的膽怯、敏感、自私,懦弱和刻薄,讓我很厭棄自己,甚至能從自己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 也有人説,我曾發誓不會打孩子,但發現根本不會管控情緒,永遠都處於極端暴虐或極端自閉的狀態中。 甚至都會對年邁的父母產生暴力傾向。 那些曾經遭受的創傷不會隨着年齡增長痊癒,只會越來越嚴重的影響自己的生活。 這種長期的身體以及情感虐待,只會讓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 父母覺得孩子欠他們一個感謝,孩子覺得父母欠他們一個道歉。 孩子能否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絕大部分取決於父母給予的愛和安全感。 伊坂幸太郎説過: “這個世界最悲哀的事情,是當父母不需要考試。”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父母是最先賦予孩子印記的人,無論好壞,落筆無悔。 所以做事三思後行是對父母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將打孩子視為對他好,那將來孩子對你好的方式,也是打回去。 父母應該明白一點,孩子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家庭,但身為成年人的父母卻可以選擇成為怎樣的教育者。 你竭盡全力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那也請你竭盡全力呵護他,讓他不曾後悔來過。 不孝是一種自私,這種自私恰恰就是人類的天性。 沒有孩子出生就孝順,如果你想在自己年邁之極得到孩子的保護,首先就要教會他如何讓“孝順”和愛別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一對好父母,教他做一個善良的好人。 當孩子學會了愛身邊的人,你就會成為最大的受益人。 如若不然,那些虐待過孩子的父母,終將自食惡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