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幽門螺旋桿菌越來越受重視,很多患者一旦查出感染了這種細菌,都紛紛來門診要求儘快清除自己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對此,也有很多家長對此都深感擔憂。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細菌,長得有點像“烏賊”,該細菌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胃的強酸性環境中生存,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在胃裏面生存的細菌。 我國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診治具有其現實性及緊迫性。一方面,全球有半數以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而最重要的年齡段是兒童期,大部分成人Hp感染在此階段獲得;另一方面,有研究顯示,在全球感染患者中,發達國家感染率低,鮮有兒童和青少年感染,而發展中國家的Hp感染主要發生在兒童期,某些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兒童Hp感染率達50%以上。而在我國,有報道顯示,中國醫院內有症狀兒童的Hp感染率為29.2%-53.2%,其中12 歲以後的感染率顯著上升,兒童Hp感染率與基礎衞生設施、個人及家庭衞生習慣和家庭社會經濟情況相關。很多人感染了Hp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往往是體檢的時候才意外發現自己被感染了。兒童時期80%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和50%以上的胃潰瘍都存在Hp感染。當Hp被根治後,潰瘍的複發率就下降了,説明Hp在潰瘍病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另外Hp感染與慢性胃炎、長期消化不良、部分缺鐵性貧血也存在相關聯繫。但最讓人擔心的,還是Hp對胃癌的發生存在着較大的影響。不過對於兒童來説,其影響主要在消化道潰瘍這類疾病上,而並非胃癌。 但Hp也並不完全是十惡不赦的,也有研究發現,Hp感染可降低過敏性疾病、炎症性腸病的發生風險!HP 的傳播途徑至今並未完全明瞭,但多數研究認為,大部分患者是通過人—人間的糞—口、口—口、胃—口傳播途徑傳播的,其中由於中國常見的共餐制而造成感染呈家庭聚集性的觀念被大多數醫療及科學研究者所支持。也就是説,大家聚餐,如果一個人有 HP,他吃過的筷子夾了盤子裏的菜,你再去夾,有可能就被傳染 HP 了。由於現在正處於二胎熱潮,很多家庭都需要老人帶小孩,不少老人喜歡自己吃一下、嘗一下再給小孩吃,所以門診中就出現了不少與題目類似的問題。最有效的有創檢測就是通過胃鏡檢查,取一些胃黏膜進行培養,如果培養結果是陽性,那就是存在Hp感染。目前來説,這項檢查特異度100%(注2),是最準確的,也是檢測Hp的金標準。不過這項檢查存在着複雜、耗時等缺點,而且太小的孩子對於胃鏡檢查的配合度太低,所以並不作為首選。 相對於有創檢測,尿素呼氣試驗(通俗稱為“吹氣試驗”)這種無創檢測對於兒童來説,就容易接受多了。只要口服一片標記碳13尿素藥片(注3),然後等20分鐘左右後對着檢測卡吹下氣就可以了,這種檢測的敏感度75%~100%,特異度77%~100%。這時候還有一種無創的檢測方法:糞便Hp抗原檢測。很好理解,就是拉堆便便,拿去化驗,如果結果陽性,提示存在感染。而這種檢測的敏感度97%~98%,特異度95%~100%。還有一種抽血檢測:血清抗體檢測,可以檢查一段時間內Hp感染情況,不過因為Hp感染治療後血清抗體可以存在很長一段時間陽性,因此這項檢查不能作為是否存在當前感染的診斷標準。注1:除了血清抗體檢測,其他檢查前需停用質子泵抑制劑2周、抗生素和鉍劑4周。注2:特異度,簡單理解就是這個指標越高查出來的結果越精準。注3:尿素呼氣試驗中,其實有兩種藥片,一種是碳13,另外一種是碳14,對於兒童來説,推薦使用碳13,因為碳14雖然安全,畢竟還是存在一定輻射。兒童感染Hp後沒有啥特異性的症狀,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狀,但這些症狀也常見於其他疾病。因此,對於多數沒有症狀的孩子,並不建議做Hp檢查。即使出現了消化道症狀,檢查的主要目標也是確定症狀的根本原因,而不僅僅是Hp的存在。所以,一般沒有上述相應指徵的,只是為了想知道感染與否而檢查的,醫生一般都會拒絕。當然,你要是很堅持、很堅持地想知道孩子有沒有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OK,吹個氣也是很方便的。- 一個是激進派,主張一旦發現,不管有沒有臨牀症狀,立馬治療。
- 另一個是温和派,主張不需每一個Hp感染患兒都治療,畢竟兒童Hp感染容易復發,治療過程中需要服用多種藥物,收益不大。
因此對無症狀的患兒來説,是否要治療,需要在就診時和醫生好好商議,謹慎做出判斷。
 但如果存在“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慢性胃炎、一級親屬有胃癌、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這類情況的患兒,建議積極治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旦決定治療,就要嚴格按照療程服用,不要中途擅自停用。在中國共識中,對兒童根除Hp的常用藥物劑量推薦如下: 抗生素:阿莫西林50 mg/(kg·d),分2次(最大劑量1g,2次/d);甲硝唑20 mg/(kg·d),分2次(最大劑量0.5 g,2次/d);替硝唑20 mg/(kg·d),分2次;克拉黴素15 - 20 mg/(kg·d),分2次(最大劑量0.5 g,2次/d)。 鉍劑:膠體次枸櫞酸鉍劑(>6歲),6 - 8mg/(kg·d),分2次(餐前口服)。 抗酸分泌藥:PPI:奧美拉唑,0.6 - 1.0mg/(kg·d),分2次(餐前口服)。
最新版指南按照體重及時間段對兒童用藥的標準劑量進行了細化(表3),並制定了阿莫西林高劑量方案(表4)。 表3 標準劑量方案 
*不同質子泵抑制劑的劑量不同; #若口服MET混懸液,劑量可分為每12小時1次; ?在美國和加拿大,鉍劑的成藥類型為鹼性水楊酸鉍。 表4 阿莫西林高劑量方案 
對於一線方案失敗的患兒,中國共識提出PPI 阿莫西林 甲硝唑(或替硝唑) 膠體次枸櫞酸鉍劑或伴同療法(PPI 克拉黴素 阿莫西林 甲硝唑)的二線方案,並對Hp根除治療失敗的患兒提出行藥敏試驗、延長治療時間或加大藥物劑量等建議。在最新指南中則根據既往的治療情況對補救方案進行了更細緻的劃分(表5)。 表5 治療失敗患兒的補救方案 
*青少年(18歲以上)可考慮左氧氟沙星或四環素。 檢查了、吃藥了,最後到底有沒有被治好呢?這個可能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在嚴格按照療程治療結束後,再過4周,就算是症狀消失了,也建議複查。首先還是推薦尿素呼氣試驗,也可以選擇糞便Hp抗原檢測、胃鏡下胃黏膜活檢培養。只要3個檢查任一一項陰性就提示“這次”(注5)Hp被根除了。 Hp存在再次感染的可能性,雖然機率不高,但是畢竟存在,國內的數據是4%~25%不等,所以不能覺得一次治好了就終生保險了。 既然兒童容易被Hp感染,而且治療好後還存在復發的可能性,那有沒有什麼好辦法預防呢?家長的Hp感染應該被重視。 不要口對口餵養,這不僅僅是預防Hp,而且可以預防很多疾病,比如手足口病。 做好洗手及手部衞生,這裏不單單指兒童的手,還有家長們的手也是一樣。 注意食物衞生,特別是農家傳統方式種植的蔬菜,一定要清洗乾淨,煮熟煮透。 至於分餐的話,我認為這點不太好操作,畢竟傳統擺在哪裏,要是真的要分餐的話,家人的溝通必不可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