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種顯著異質性的惡性腫瘤。根據Lauren分型胃癌可分為腸型、瀰漫型及混合型,其中瀰漫型約佔40%,並且幾乎所有的印戒細胞癌均為瀰漫型。瀰漫型胃癌患者的預後很差,與腸型胃癌相比,瀰漫型胃癌術後複發率高,術後輔助化療的獲益有限,且易發生原位復發、腹膜轉移和遠處轉移;瀰漫型胃癌對臨牀常用化療方案均不敏感,5年生存率僅為16%;瀰漫型胃癌中HER2陽性率低於9%,僅極少數患者可從靶向HER2藥物治療中獲益。此外,瀰漫型胃癌對目前較火熱的免疫治療效果也不佳。更讓人憂慮的是胃癌領域新的抗腫瘤藥物研發進展緩慢,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均沒有針對瀰漫型胃癌的治療藥物。因此存在巨大的臨牀未滿足的治療需求。 研究發現瀰漫型胃癌具有獨特的疾病生物學特徵,ARID1A、CDH1和RHOA等基因為瀰漫型胃癌最常發生突變的基因,其中CDH1(編碼E-鈣粘蛋白)在瀰漫型胃癌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CDH1基因的胚系突變是發生遺傳性瀰漫型胃癌的主要原因。此外,根據文獻數據,瀰漫型胃癌患者中約33%有CDH1基因突變,約50-80%有E-鈣粘蛋白的表達下降或缺失,顯著高於腸型胃癌。黏附斑激酶(FAK)是一種胞漿內的非受體絡氨酸激酶,介導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的黏附,其表達水平在胃癌組織中顯著升高,與腫瘤的預後和轉移程度密切相關,且與介導細胞間黏附的E-鈣粘蛋白信號通路相關聯。研究表明抑制FAK活性的抗腫瘤作用與腫瘤組織中E-鈣粘蛋白的表達水平(包括CDH1 mRNA表達水平)密切相關,E-鈣粘蛋白表達越低則對FAK抑制劑治療的敏感性越高。 IN10018是勃林格殷格翰開發的一款FAK高效選擇性的小分子抑制劑。應世生物現在擁有該藥物的全球開發權,也是在中國唯一的一款正在研發的FAK抑制劑。臨牀前研究發現IN10018與多西他賽聯合在多種腫瘤的動物模型中均觀察到很好的協同作用,在瀰漫型胃癌的動物模型中與多西他賽聯合觀察到顯著的腫瘤消退和持久的抗腫瘤作用。已經完成的2項納入117例受試者的I期臨牀研究表明IN10018對多種瘤種有效,有望成為治療的新靶點。在納入的4例胃癌的患者中,有3例瀰漫型胃癌患者,其中觀察到1例PR和1例SD。IN10018每日一次口服,避免了常規注射的化療藥物的用藥不便。IN10018僅觀察到了輕微的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經過對症處理或短暫停藥等減輕或恢復。不錯的抗腫瘤療效和良好的耐藥性,使IN10018有望成為胃癌治療的選擇之一。 2019年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了應世生物針對“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或食管交界處腺癌”的臨牀研究。該研究在國內的8家醫院開展。 入排標準
|
|